Skip to main content
蕴瑜课堂
Moodle Login Page
  • Home
  • Course Category
    大学城校区 [090] 学生工作处 [093] 保卫处 [095] 教师发展中心 [101] 机电工程学院 [102] 自动化学院 [103] 轻工化工学院 [104] 信息工程学院 [105]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107] 计算机学院 [108] 材料与能源学院 [109]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10] 外国语学院 [112]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118] 生物医药学院 [119] 集成电路学院 [131] 创新创业学院 [133] 体育学院 [134] 实验教学部 [135] 通识教育中心 [137] 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 [138] 环境生态工程研究院 [142] 图书馆 [145] 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149] 工会
    东风路校区 [113] 艺术与设计学院 [116]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130] 继续教育学院
    龙洞校区 [106] 管理学院 [111] 数学与统计学院 [114] 法学院 [115] 马克思主义学院 [117] 经济学院
    揭阳校区 [140] 先进制造学院
    番禺校区 [120] 国际教育学院
  • 教师建课指南
  • 数据统计系统
  • 文件库
  • 教师申请课程
    一键建课 申请课程 申请列表
  • AI工具
  • More
  • English ‎(en)‎
    简体中文 ‎(zh_cn)‎ English ‎(en)‎
  1. Courses
  2. 艺术与设计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

Expand all

设计史

设计史

Course category艺术与设计学院

本课程将讲授中外不同历史阶段的设计文化及相关艺术理论,尤其是以非物质与物质文化遗产为典型事例,并将当代人工智能设计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对文化遗产价值进行深入解读,并开展创意设计转化。致力于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设计在社会和历史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在新的自然、科技和社会环境里探索艺术与科技的创新结合,扩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Teacher: 陈晨

Click to enter this course

服务系统与介面设计(24-25下学期)

服务系统与介面设计(24-25下学期)

Course category艺术与设计学院
Teacher: 林忠祯

Click to enter this course

服装材料学

服装材料学

Course category艺术与设计学院

        服装材料学课程是一门系统研究服装材料从基础到应用的综合性课程。该课程深入探索纤维、纱线、织物等服装材料的基本构成与分类,同时紧跟时代步伐,着重介绍新型服装材料和新技术,如可持续服装材料、功能与智能服装材料以及智能可穿戴技术等。

        在纤维部分,课程详细讲解纺织纤维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指标以及纤维形态对纺织品性能的影响,使学生全面了解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的特性及其应用领域。纱线章节则重点介绍纱线的基本概念、分类、结构及其性能指标,同时深入探讨复杂纱线的种类及其在服装设计与制作中的应用。

        织物章节是课程的又一核心部分,它涵盖了机织物与针织物的基本概念、分类、组织结构特点及应用领域。学生将通过学习,掌握织物的主要规格参数及其对织物性能的影响,为后续纺织服装领域的学习与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新材料与新技术是课程的亮点之一。课程详细介绍可持续服装材料,如生物质服装材料和可回收服装材料的分类、特点及应用,旨在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时尚认知。同时,功能与智能服装材料章节深入探讨各类功能与智能材料的制备技术、性能特点及其在服装产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智能可穿戴技术章节则关注智能可穿戴服装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功能服装材料与智能服装材料的制备技术、性能特点及应用案例。

      此外,课程还重视服装的风格评价与性能分析。风格章节深入讲解织物风格与服装风格的评价方法与设计原理,提升学生的服装设计审美体验和情感实现能力。性能章节则详细介绍织物的服用性能,包括外观性能、舒适性能、耐用性能和保养性能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使学生掌握各类织物性能的评价方法、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

       最后,服装材料的选择章节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不同种类服装材料的选择方法及其在服装产业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材料选择与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服装材料学课程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和前瞻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旨在培养既懂实践技能又具设计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Teacher: 宋文芳

Click to enter this course

ARVR交互设计工作坊(2024秋季)

ARVR交互设计工作坊(2024秋季)

Course category艺术与设计学院

AR/VR交互设计及应用是一门结合设计教育与计算机教育的延申课程。此工作坊让学员深入探索个性化主题与最热门AR/VR技术的融合。工作坊将以创新、互动和实践为核心,以小组形式进行,通过深入探讨和创造性思考引导学员探索交互技术的未来。

工作坊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注重学员的个性化主题选择,并将其与AR/VR技术相结合。学员将有机会将个人兴趣与创意融入到AR/VR交互设计中,探索教育、娱乐、社交互动和企业应用等领域的挑战与机遇。

我们将关注当前最热门的AR/VR技术,包括头戴式显示器、手势识别和空间定位等。学员将学习这些技术的原理、应用场景以及最佳实践,为他们的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灵感。

工作坊以创造性思考为核心,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员将与其他同学合作,共同探索有趣的议题并进行创造性思考。我们鼓励开放性的讨论和多样化的观点,以激发学员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除了理论学习,工作坊还提供实践机会,让学员亲手实现他们的AR/VR交互设计项目。他们将应用所学的知识和工具,进行原型设计、用户测试和优化。最后,学员将在工作坊展示中展示他们的成果,并与其他同学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教训。



Teacher: 纪毅

Click to enter this course

延伸未来的新媒体:新媒体设计概论

延伸未来的新媒体:新媒体设计概论

Course categoryAI+生成式教学过程共创

      《延伸未来的新媒体:新媒体设计概论》课程适用于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动画等专业入门的专业基础课,属于《国标》必修的基础与概论模块。它从科学和艺术融合的角度,全面讲述了新媒体设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学科知识体系、学科范畴、学科的方法论等,使学生对专业形成系统化的认知,为后续课程打下重要基础。同时《延伸未来的新媒体-新媒体设计概论》课程也适用于通识类的课程使用,供其他专业或爱好者作为知识拓展使用。学时建议32-48学时,除理论讲授之外,可配合一定的主题讨论与实践练习。

      《延伸未来的新媒体-新媒体设计概论》课程是在艺术设计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从学科的角度重新梳理了新媒体设计的内涵和范畴,将数字化传播、体验心理学、智能服务设计、叙事设计等多个学科领域进行整合,充分的展现了新媒体设计的交叉学科特点。“新媒体设计”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作为一门概论类课程,能够更好的给予学生对“新媒体设计”有一个清晰的框架认知,以便更好地开展后期的学习与工作。


Teacher: 汤晓颖, 钟琦雯

Click to enter this course

三维模型设计 (25年春)

三维模型设计 (25年春)

Course categoryAI+生成式教学过程共创

三维模型设计课程是一门专注于培养学生掌握三维模型制作技能与理论知识的课程。本课程打破传统软件课程低基础教学模式,把课程的重心放在艺术上的提升和设计上的重构上。传统民族元素在作品中的体现,文化自信的提升。 通过多个案例全面介绍数字雕塑的工作流程。

Teacher: 田明辉

Click to enter this course

ARVR交互设计工作坊(2024春季)

ARVR交互设计工作坊(2024春季)

Course categoryAI+生成式教学过程共创

AR/VR交互设计及应用是一门结合设计教育与计算机教育的延申课程。此工作坊让学员深入探索个性化主题与最热门AR/VR技术的融合。工作坊将以创新、互动和实践为核心,以小组形式进行,通过深入探讨和创造性思考引导学员探索交互技术的未来。

工作坊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注重学员的个性化主题选择,并将其与AR/VR技术相结合。学员将有机会将个人兴趣与创意融入到AR/VR交互设计中,探索教育、娱乐、社交互动和企业应用等领域的挑战与机遇。

我们将关注当前最热门的AR/VR技术,包括头戴式显示器、手势识别和空间定位等。学员将学习这些技术的原理、应用场景以及最佳实践,为他们的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灵感。

工作坊以创造性思考为核心,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员将与其他同学合作,共同探索有趣的议题并进行创造性思考。我们鼓励开放性的讨论和多样化的观点,以激发学员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除了理论学习,工作坊还提供实践机会,让学员亲手实现他们的AR/VR交互设计项目。他们将应用所学的知识和工具,进行原型设计、用户测试和优化。最后,学员将在工作坊展示中展示他们的成果,并与其他同学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教训。



Teacher: 纪毅

Click to enter this course

用镜头讲故事:视听语言

用镜头讲故事:视听语言

Course categoryAI+生成式教学过程共创

《视听语言》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利用视听元素的合理编排向受众传播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本课程通过系统阐述视听语言的各构成要素,从镜头、构图、景别、角度、运动、轴线、剪辑、声音等不同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掌握和运用各构成要素在影像创作中的创意表达和表现手法。视听语言的学习将为学生在影视、动画、游戏等各种影像创作提供坚实基础。

Teacher: 梅倩

Click to enter this course

信息可视化

信息可视化

Course categoryAI+生成式教学过程共创

面向设计研究生的信息可视化课程,主要讲授利用Python语言及其库进行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的内容。

Teacher: 朱毅

Click to enter this course

国际教师联合工作坊(智能手工艺创新工作坊)

国际教师联合工作坊(智能手工艺创新工作坊)

Course categoryAI+生成式教学过程共创

课程针对当下传统手工艺教学内容的同质化、教学形式的单一、人才培养的片面化等问题,我们基于STEAM教育框架,融合了跨学科的综合型教学内容、将传统手工艺与不同学科之间融合,学生能够通过不同角度对传统手工艺进行理解与反思,并实现对其的个性理解。面向新工科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的跨学科能力,课程引入了前沿的教学内容、工具和教学手段。如可视化编程Scratch软件教学、交互设计软件Micro bit、3D打印技术等如何与多学科内容结合,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

Teacher: 纪毅

Click to enter this course

创意交互设计与开发

创意交互设计与开发

Course categoryAI+生成式教学过程共创
Teacher: 纪毅

Click to enter this course

新媒体传播与设计(New Media Communication and Design)

新媒体传播与设计(New Media Communication and Design)

Course categoryAI+生成式教学过程共创

我校艺术硕士设置了三大研究方向:时尚与生活设计艺术,媒体与视觉设计艺术,环境设计与装饰艺术。《新媒体传播与设计》课程是“媒体与视觉设计艺术”方向的专业方向选修课。学生在《艺术原理》《艺术设计方法研究》等理论课学习之后选修该门课程。

《新媒体传播与设计》课程是连接理论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桥梁。一是,衔接前期的理论课程,深化学生对设计理论的理解,将设计原理类课程学习的理论,在新媒体设计领域进行应用和实践。二是,强化艺术设计能力和高水平的艺术创作能力,培养独立的设计能力与创新思想的高层次、复合型艺术创作能力,对接后期的艺术硕士实践环节与毕业设计环节。三是,强化学生对新媒体载体的全面认知和新媒体设计的综合应用能力,本课程中关于传播理论、心理学理论框架、交互叙事设计方法等内容也为其他的专业方向选修课,如《动漫艺术语言与创作》《用户体验设计专题》《数字影像创意》服务。

本课程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本课程在艺术设计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从学科的角度重新梳理了新媒体设计的内涵和范畴,将数字化传播、体验心理学、智能服务设计、叙事设计等多个学科领域进行整合,充分的展现了新媒体传播与设计的交叉学科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研究生掌握新媒体传播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学习后继课程、开展新媒体领域的科学研究打好基础,同时也希望设计类的学生对新时代的设计发展有一个清晰的框架认知,以便更好地开展后续艺术设计领域的学习与工作。



Teacher: 汤晓颖

Click to enter this course

ARVR交互设计工作坊(2023秋季)

ARVR交互设计工作坊(2023秋季)

Course categoryAI+生成式教学过程共创

AR/VR交互设计及应用是一门结合设计教育与计算机教育的延申课程。此工作坊让学员深入探索个性化主题与最热门AR/VR技术的融合。工作坊将以创新、互动和实践为核心,以小组形式进行,通过深入探讨和创造性思考引导学员探索交互技术的未来。

工作坊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注重学员的个性化主题选择,并将其与AR/VR技术相结合。学员将有机会将个人兴趣与创意融入到AR/VR交互设计中,探索教育、娱乐、社交互动和企业应用等领域的挑战与机遇。

我们将关注当前最热门的AR/VR技术,包括头戴式显示器、手势识别和空间定位等。学员将学习这些技术的原理、应用场景以及最佳实践,为他们的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灵感。

工作坊以创造性思考为核心,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员将与其他同学合作,共同探索有趣的议题并进行创造性思考。我们鼓励开放性的讨论和多样化的观点,以激发学员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除了理论学习,工作坊还提供实践机会,让学员亲手实现他们的AR/VR交互设计项目。他们将应用所学的知识和工具,进行原型设计、用户测试和优化。最后,学员将在工作坊展示中展示他们的成果,并与其他同学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教训。


Teacher: 纪毅

Click to enter this course

创意编程基础与实践

创意编程基础与实践

Course categoryAI+生成式教学过程共创

       本课程是面向艺术与设计学院相关专业的学生,系统介绍C语言的数据类型、语句结构及其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介绍程序设计的基本技巧和程序调试的基本方法,介绍创意图形和创意游戏的程序设计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相关专业课程和实际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Teacher: 贺继钢

Click to enter this course

虚拟现实技术基础

虚拟现实技术基础

Course categoryAI+生成式教学过程共创

面向数字媒体艺术学生,针对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而开设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一共32学时,理论与实践结合,讲授以Unity为平台,通过C# script进行VR开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Teacher: 朱毅

Click to enter this course

国际智能物联工作坊(2023秋季学期)

国际智能物联工作坊(2023秋季学期)

Course categoryAI+生成式教学过程共创
Teacher: 纪毅

Click to enter this course

ARVR交互设计工作坊

ARVR交互设计工作坊

Course categoryAI+生成式教学过程共创

AR/VR交互设计及应用是一门结合设计教育与计算机教育的延申课程。此工作坊让学员深入探索个性化主题与最热门AR/VR技术的融合。工作坊将以创新、互动和实践为核心,以小组形式进行,通过深入探讨和创造性思考引导学员探索交互技术的未来。

工作坊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注重学员的个性化主题选择,并将其与AR/VR技术相结合。学员将有机会将个人兴趣与创意融入到AR/VR交互设计中,探索教育、娱乐、社交互动和企业应用等领域的挑战与机遇。

我们将关注当前最热门的AR/VR技术,包括头戴式显示器、手势识别和空间定位等。学员将学习这些技术的原理、应用场景以及最佳实践,为他们的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灵感。

工作坊以创造性思考为核心,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员将与其他同学合作,共同探索有趣的议题并进行创造性思考。我们鼓励开放性的讨论和多样化的观点,以激发学员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除了理论学习,工作坊还提供实践机会,让学员亲手实现他们的AR/VR交互设计项目。他们将应用所学的知识和工具,进行原型设计、用户测试和优化。最后,学员将在工作坊展示中展示他们的成果,并与其他同学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教训。


Teacher: 纪毅

Click to enter this course

设计概论

设计概论

Course categoryAI+生成式教学过程共创

1、设计理念与思路

① 采取由史到论、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除了面向在校本科生以外,也面向社会中有需求的学习者,因此课程进度的安排要照顾不同水平学习者的需求,将课程模块由设计史到设计理论展开,有利于学习者的逐步适应并建立学习自信。

② 综合运用多种在线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结合

目前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本在线课程的开发要敢于尝试新技术和新手段,可以运短视频、网络直播、微信群及微信小程序等各种在线教育手段开展教学及研讨活动,还可以运用雨课堂、智慧树、慕课网、千聊等网络教学平台资源,甚至可以利用抖音、知乎等高影响力的社交APP向社会发布优秀作业,综合多种措施和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

③ 将红色文化(思政)融入设计概论教学

结合经典设计案例如党徽、国旗、国徽、08年奥运会视觉设计、上海世博会形象设计等国家重大事件谈设计与文化、设计符号学等内容,以激发学生们对于党史的了解和国家形象设计认知。

④ 结合国际前沿理论丰富概论教学

    通过最新设计理论译著,增设国内外设计经典论著(论文),对外了解国际设计理论或政策发展动态,如思辨设计、对抗性设计等前沿理论;对内熟悉考工学、造物学和东方设计学,为培养国际视野的本国专业设计人才助力。

2、对专业人才培养和建设发展的作用

①设计概论课程是适用于本学院设计学类、工业设计、数字媒体技术、美术学和表演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建设本课程的在线开放课程,有利于建立起线上线下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延续课程优势的同时又使课程能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形势,促进学科与时俱进、持续发展。

②设计概论是本学院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后续专业课如设计史和设计符号学等都需要本课程作为先行课程打下基础,建设好本课程的在线开放课程将有利于学生灵活的选择学习或复习时间和方式,也有利于学生课外的拓展学习,更有利于帮助专职教师开展翻转课堂等教学活动。

Teacher: 姚丹

Click to enter this course

信息服务设计

信息服务设计

Course categoryAI+生成式教学过程共创
强调体验的互联网时代,特别处于在以服务为主导的新经济时期,信息服务设计已成为服务设计、体验设计、信息与交互设计等新兴岗位的核心能力,也是产品经理、软件开发、信息管理等领域的必备知识。如何设计信息,不仅涉及理解这种技术的底层逻辑,更涉及人们如何需要信息、如何使用信息。信息服务设计是对复杂繁多的信息进行有逻辑的处理,并以一种直观易懂的视觉表现方式,达成清晰沟通的目的。好的信息服务设计,不仅可以使生活更加便利,也可以帮助提升服务质量和消费体验。本课程围绕三个关键词:信息,服务与设计展开,系统地阐释了信息服务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及其实践案例,并对信息服务设计实践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充分展现。本课程为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广东工业大学线上开放课程,课程团队长期从事信息设计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你想成为信息体验时代的设计创新者吗。欢迎你加入信息服务设计的课堂。
Teacher: 甘为

Click to enter this course

三维基础

三维基础

Course categoryAI+生成式教学过程共创

       这是一门关于MAYA三维软件学习的课程,作品案例用最新软件版本MAYA2022演示,呈现前沿的技术和审美标准。课程在技术层面上主要对应游戏、动画企业的建模岗位技术需求,进行针对性案例设置,让学生通过学习动画游戏建模和贴图绘制知识技能,最终可完成商业应用级别的作品。在教学层面依据学生的技能基础和课堂教学特点,注意突出重点,化繁为简、深入浅出进行教学安排,让初学者能快速掌握较高的技能。

     

本网课程部分班级课程已经结束,将进行密码更改。本课程内容5月29日起转移到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课名《MAYA三维基础》(搜索关键字“MAYA”或者“三维”即可见)

http://www.gdhkmooc.com/portal/GdoocCourse?id=15008719&refer=/fanya/courselist?fcId=&scId=&modalityId=0

欲看教程或交网上作业的同学,请移步新地址。



Teacher: 陈恒

Click to enter this course

  • 1
  • 2(current)
  • 3(current)
  • Next page
Course categories
  • 示例课程 8
  • 学生工作处 1
  • 保卫处 2
  • 教师发展中心 4
  • 机电工程学院 103
    • 自动化学院 21
      • 轻工化工学院 68
        • 信息工程学院 24
          •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26
            • 管理学院 91
              • 计算机学院 89
                • 材料与能源学院 46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5
                    • 外国语学院 22
                      • 数学与统计学院 24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48
                          • 艺术与设计学院 4
                            • AI+生成式教学过程共创 40
                            • AI+校企融合知识图谱共创 1
                            • AI+虚拟仿真教学体验共创 1
                          • 法学院 5
                            • 马克思主义学院 64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73
                                • 经济学院 85
                                  • 生物医药学院 8
                                    • 集成电路学院 1
                                    • 国际教育学院 21
                                    • 继续教育学院 4
                                      • 2025年春季
                                        • 23级 24
                                        • 24级 69
                                        • 25级 40
                                      • 2024年秋季
                                        • 23级 39
                                        • 24级 52
                                      • 2024年春季
                                        • 23级 55
                                        • 24级 40
                                      • 2023年秋季 52
                                      • 2023年春季 42
                                      • 自考 17
                                    • 创新创业学院 1
                                    • 体育学院 10
                                      • 实验教学部 17
                                        • 通识教育中心 18
                                          • 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 0
                                          • 环境生态工程研究院 1
                                          • 先进制造学院 59
                                          • 图书馆 2
                                          • 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12
                                            • 试验课程 1
                                            • 测试用课程 5
                                            • 模板课程-请勿更改 1
                                          • 工会 1
                                          • 其他 24
                                            Footer (Left)

                                            Blocks

                                            “蕴瑜课堂”取自我校前身主体广东工学院第一任院长麦蕴瑜之名。麦蕴瑜,我国著名水利专家、南沙接收专员。
                                            “蕴瑜”有收藏积累美好事物之意,寓意着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不断向学生传输知识,让他们不断地积累能力。
                                            “蕴瑜课堂”提供教学、学习与教学管理“一站式”服务,是高水平在线课程学习平台。蕴瑜课堂实现与多种信息化平台对接,实现利用教学大数据对学生进行跟踪反馈,具有功能插件多样、数据跟踪详细、开源式、扩展性能优异、维护简单等优点。

                                               电话:

                                               邮箱:courses@gdut.edu.cn

                                            Footer (Right)

                                            Blocks

                                            蕴瑜小课堂

                                            蕴瑜小课堂

                                            问题反馈

                                            问题反馈

                                            Copyright © 2024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All Rights Reserved

                                            You are not logged in. (Log in)
                                            Data retention 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