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蕴瑜课堂
登录
  • 首页
  • 分类课程
    大学城校区 [090] 学生工作处 [093] 保卫处 [095] 教师发展中心 [101] 机电工程学院 [102] 自动化学院 [103] 轻工化工学院 [104] 信息工程学院 [105]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107] 计算机学院 [108] 材料与能源学院 [109]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10] 外国语学院 [112]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118] 生物医药学院 [119] 集成电路学院 [131] 创新创业学院 [133] 体育学院 [134] 实验教学部 [135] 通识教育中心 [137] 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 [138] 环境生态工程研究院 [142] 图书馆 [145] 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149] 工会
    东风路校区 [113] 艺术与设计学院 [116]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130] 继续教育学院
    龙洞校区 [106] 管理学院 [111] 数学与统计学院 [114] 法学院 [115] 马克思主义学院 [117] 经济学院
    揭阳校区 [140] 先进制造学院
    番禺校区 [120] 国际教育学院
  • 教师建课指南
  • 数据统计系统
  • 文件库
  • 教师申请课程
    一键建课 申请课程 申请列表
  • AI工具
  • 更多
  • 简体中文 ‎(zh_cn)‎
    简体中文 ‎(zh_cn)‎ English ‎(en)‎

    • 1 页 1
    • 2 页 2
    • 3 页 3
    • 4 页 4
    • » 下一页

    建筑设计基础(2)-2025春

    建筑设计基础(2)-2025春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师: 林垚广, 叶建平, 臧鹏, 林瀚坤, 马兰, 詹峤圣

    点击进入该课程

    建筑设计课程设计(5)(24-25下学期)

    建筑设计课程设计(5)(24-25下学期)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师: 黄健文, 张沥成, 廖维

    点击进入该课程

    建筑设计(4)---2025春季

    建筑设计(4)---2025春季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师: 王亚, 刘旭红

    点击进入该课程

    建筑设备(24-25下学期)

    建筑设备(24-25下学期)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师: 廖维

    点击进入该课程

    外国建筑史(24-25下学期)

    外国建筑史(24-25下学期)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师: 谢超

    点击进入该课程

    建筑摄影-23级本科

    建筑摄影-23级本科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摄影》为选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和景观建筑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之一。课程为建筑摄影基本理论、建筑摄影技巧和建筑摄影实践三个方面,本课程的开设,可培养图像处理能力和建筑表现能力,提高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美学修养。

    教师: 叶建平

    点击进入该课程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2)-2025春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2)-2025春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师: 林瀚坤

    点击进入该课程

    建筑物理(2)(24-25下学期)

    建筑物理(2)(24-25下学期)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师: 王梦蕊, 詹峤圣

    点击进入该课程

    建筑设计创作导论(研2025春)

    建筑设计创作导论(研2025春)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设计创作导论》课程建立在多年的建筑设计实践教学成果积累的基础上,随着社会发展和教学的需求不断改进、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以“教学服务于学生”为宗旨,集结多元教学资源,形成了具有优质资源的共享教学平台。本平台回归基本的典范性建筑作品案例剖析;回归基本的建筑图式语言表达方式论述;追踪世界经典建筑作品与最新建筑创作成果,展示学生探索所得创新性研究成果,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世界优秀建筑的建筑设计方法,锻炼学生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塑造具有国际视野和与时俱进品质的优秀建筑学子,培养为社会服务、适应社会需求的新时代人才。

    教师: 黄健文

    点击进入该课程

    建筑构造(2)(24-25下学期)

    建筑构造(2)(24-25下学期)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师: 张沥成

    点击进入该课程

    建筑与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2024-2025春季学期)

    建筑与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2024-2025春季学期)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课程由五个专题构成:(1)国际和国内文化遗产保护历程与核心概念;(2)我国城乡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和工作方法;(3)历史城区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4)岭南历史村镇遗产保护传承;(5)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系统讲授国内外遗产保护发展历程与核心概念、我国城乡遗产保护体系与方法、岭南城乡遗产特色价值、当代城乡遗产保护实践等内容,培养学生正确保护观念与方法。

    教师: 朱雪梅, 林垚广, 叶建平, 陈丹

    点击进入该课程

    城市设计(2025春)

    城市设计(2025春)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师: 周祥, 黄健文

    点击进入该课程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建筑设计部分2025春)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建筑设计部分2025春)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师: 黄健文

    点击进入该课程

    建筑设计(6)(24-25下学期)

    建筑设计(6)(24-25下学期)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师: 黄健文, 张沥成, 廖维

    点击进入该课程

    建筑师业务知识(24-25下学期)

    建筑师业务知识(24-25下学期)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本课程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学习内容。一方面是学习建筑师执业的制度与规范。熟悉注册建筑师制度,掌握建筑师的工作职责及职业道德规范;熟悉现行建筑工程设计程序与审批制度,熟悉目前与工程建设有关的管理机构与制度。另一方面是学习建筑师执业的服务职责。熟悉有关建筑工程设计的前期工作,熟悉建筑设计合约的基本内容和建筑师履行合约的责任,熟悉建筑师在建筑工程设计各阶段中的作用和责任;熟悉施工现场组织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施工流程,熟悉建筑师对施工的监督与服务责任。

    教师: 黄健文

    点击进入该课程

    建筑设计(3)(2024秋)

    建筑设计(3)(2024秋)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师: 王亚, 刘旭红, 海佳

    点击进入该课程

    设计院实习(2024秋)

    设计院实习(2024秋)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设计院实习是建筑学专业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一个重要的生产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建筑学专业教育更加注重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因此,建筑学专业的学生除了在学校系统地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参加建筑师业务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建筑工程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院实习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职业建筑师的基本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和职业素质要求等。同时,通过设计院实习这一重要的生产实践性环节,检验学生在校的学习成果,加强学习深度,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使学生在下一学期的返校学习中更加合理有效地确定学习重点,补充学习相关知识,促使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增强竞争能力,毕业后更好的满足社会要求。

    教师: 黄健文

    点击进入该课程

    建筑施工图课程设计(2024秋)

    建筑施工图课程设计(2024秋)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师: 王亚, 黄健文

    点击进入该课程

    数字化城市设计(研2024秋)

    数字化城市设计(研2024秋)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本课程较全面、系统地介绍数字化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应用,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城市设计的数字化前沿知识;理解和掌握数字化城市设计的概念、工作内容和对象层次;熟悉城市设计走向以数字技术为新动力的前沿背景下,数字化城市设计在数字采集、数字设计、数字管理三个层面上的操作过程;让学生不仅要学好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更要拓宽视野、获得新知,了解新一代的城市设计实践。

    教师: 黄健文

    点击进入该课程

    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2024秋

    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2024秋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师: 陈丹

    点击进入该课程

    • 1 页 1
    • 2 页 2
    • 3 页 3
    • 4 页 4
    • » 下一页
    云助理
    页脚(左)

    版块

    “蕴瑜课堂”取自我校前身主体广东工学院第一任院长麦蕴瑜之名。麦蕴瑜,我国著名水利专家、南沙接收专员。
    “蕴瑜”有收藏积累美好事物之意,寓意着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不断向学生传输知识,让他们不断地积累能力。
    “蕴瑜课堂”提供教学、学习与教学管理“一站式”服务,是高水平在线课程学习平台。蕴瑜课堂实现与多种信息化平台对接,实现利用教学大数据对学生进行跟踪反馈,具有功能插件多样、数据跟踪详细、开源式、扩展性能优异、维护简单等优点。

       电话:

       邮箱:courses@gdut.edu.cn

    页脚(右)

    版块

    蕴瑜小课堂

    蕴瑜小课堂

    问题反馈

    问题反馈

    Copyright © 2024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All Rights Reserved

    您正在用访客帐号访问 (登录)
    ‎数据保留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