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蕴瑜课堂
登录
  • 首页
  • 分类课程
    大学城校区 [090] 学生工作处 [093] 保卫处 [095] 教师发展中心 [101] 机电工程学院 [102] 自动化学院 [103] 轻工化工学院 [104] 信息工程学院 [105]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107] 计算机学院 [108] 材料与能源学院 [109]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10] 外国语学院 [112]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118] 生物医药学院 [119] 集成电路学院 [131] 创新创业学院 [133] 体育学院 [134] 实验教学部 [135] 通识教育中心 [137] 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 [138] 环境生态工程研究院 [142] 图书馆 [145] 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149] 工会
    东风路校区 [113] 艺术与设计学院 [116]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130] 继续教育学院
    龙洞校区 [106] 管理学院 [111] 数学与统计学院 [114] 法学院 [115] 马克思主义学院 [117] 经济学院
    揭阳校区 [140] 先进制造学院
    番禺校区 [120] 国际教育学院
  • 教师建课指南
  • 数据统计系统
  • 文件库
  • 教师申请课程
    一键建课 申请课程 申请列表
  • AI工具
  • 更多
  • 简体中文 ‎(zh_cn)‎
    简体中文 ‎(zh_cn)‎ English ‎(en)‎

    广东工业大学蕴瑜课堂

    展开全部

    建筑设计(6)(24-25下学期)

    建筑设计(6)(24-25下学期)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师: 黄健文, 廖维, 张沥成

    点击进入该课程

    建筑师业务知识(24-25下学期)

    建筑师业务知识(24-25下学期)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本课程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学习内容。一方面是学习建筑师执业的制度与规范。熟悉注册建筑师制度,掌握建筑师的工作职责及职业道德规范;熟悉现行建筑工程设计程序与审批制度,熟悉目前与工程建设有关的管理机构与制度。另一方面是学习建筑师执业的服务职责。熟悉有关建筑工程设计的前期工作,熟悉建筑设计合约的基本内容和建筑师履行合约的责任,熟悉建筑师在建筑工程设计各阶段中的作用和责任;熟悉施工现场组织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施工流程,熟悉建筑师对施工的监督与服务责任。

    教师: 黄健文

    点击进入该课程

    建筑设计(3)(2024秋)

    建筑设计(3)(2024秋)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师: 刘旭红, 王亚, 海佳

    点击进入该课程

    设计院实习(2024秋)

    设计院实习(2024秋)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设计院实习是建筑学专业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一个重要的生产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建筑学专业教育更加注重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因此,建筑学专业的学生除了在学校系统地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参加建筑师业务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建筑工程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院实习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职业建筑师的基本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和职业素质要求等。同时,通过设计院实习这一重要的生产实践性环节,检验学生在校的学习成果,加强学习深度,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使学生在下一学期的返校学习中更加合理有效地确定学习重点,补充学习相关知识,促使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增强竞争能力,毕业后更好的满足社会要求。

    教师: 黄健文

    点击进入该课程

    建筑施工图课程设计(2024秋)

    建筑施工图课程设计(2024秋)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师: 黄健文, 王亚

    点击进入该课程

    数字化城市设计(研2024秋)

    数字化城市设计(研2024秋)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本课程较全面、系统地介绍数字化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应用,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城市设计的数字化前沿知识;理解和掌握数字化城市设计的概念、工作内容和对象层次;熟悉城市设计走向以数字技术为新动力的前沿背景下,数字化城市设计在数字采集、数字设计、数字管理三个层面上的操作过程;让学生不仅要学好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更要拓宽视野、获得新知,了解新一代的城市设计实践。

    教师: 黄健文

    点击进入该课程

    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2024秋

    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2024秋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师: 陈丹

    点击进入该课程

    岭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2024秋

    岭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2024秋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师: 陈丹

    点击进入该课程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1)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1)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绘图基本技能

    教师: 林瀚坤

    点击进入该课程

    被动式生态建筑技术

    被动式生态建筑技术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课程名称: 被动式生态建筑技术      课程编号: 210021   

    英文名称: Passive Eco-building Technology

    学时:32     学分:2

    响应我国双碳目标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基于自然路径的被动式生态建筑技术结合了被动式设计原则和生态友好设计方法,以实现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型建筑,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高能源效率和居住者的舒适度。

    本课程主要讲授建筑设计中被动式生态建筑的理论与方法,包括:高效的保温和隔热材料,以减少热量的传递;利用自然光和通风来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依赖;采用可再生能源系统,如太阳能、风能或地热能;使用可持续材料,减少建筑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以减少对市政供水的依赖;绿色屋顶和绿色墙面,以提供额外的隔热层并改善城市微气候;室内环境质量的优化,包括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和自然通风;以及亲自然设计的其他内容。

    被动式生态建筑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系统学习与研究训练,推动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关注对自然和谐共存建筑环境的营建,为居住者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并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教师: 林瀚坤

    点击进入该课程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2024秋)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2024秋)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必修课,与《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共同构成完整的居住区规划设计体系。学生在本课程中通过某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设计实践掌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同时学习居住建筑设计的一般原理,掌握住宅套型空间的特点及住宅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分组完成完整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文本及相应的住宅户型设计图纸。

    教师: 黄健文

    点击进入该课程

    建设法规(2024秋)

    建设法规(2024秋)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选修课,以规范建设活动的建设法规为基础,以基本建设程序为主线,阐述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监督等相应法律规范。重点是论述建设法规基本概念、突出建设行业基本法,侧重理论分析。

    教师: 黄健文, 詹峤圣

    点击进入该课程

    城市设计概论(2024秋)

    城市设计概论(2024秋)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城市设计是建筑教育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讲授城市设计的技术方法,培养学生建立较为完整的城市设计方法论,从而具备初步开展城市设计实践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设计的尺度内涵,维度认知、目标策划的结构技术以及城市建筑群体与外部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素。

    教师: 黄健文

    点击进入该课程

    建筑设计(5)(2024秋)

    建筑设计(5)(2024秋)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设计(5)是四年级建筑学专业的必修课,要求学生学习大中型文体建筑(如图书馆、体育馆、文体中心等)的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注重学生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主要包括大中型文体建筑建筑设计原理、结构选型、建筑空间尺度设计等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大中型文体建筑的设计方法与理论,同时了解与掌握与之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等一系列相关知识。

    教师: 黄健文, 廖维, 张沥成

    点击进入该课程

    城市设计(2024春)

    城市设计(2024春)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师: 黄健文, 周祥

    点击进入该课程

    外国建筑史(2024春)

    外国建筑史(2024春)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师: 谢超

    点击进入该课程

    建筑设计方法

    建筑设计方法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设计方法》是省级研究生案例示范课,课程建立在多年的建筑设计实践教学成果积累的基础上,随着社会发展和教学的需求不断改进、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以“教学服务于学生”为宗旨,集结多元教学资源,形成了具有优质资源的共享教学平台。

    教师: 刘旭红, 海佳

    点击进入该课程

    建筑师业务知识(2024春)

    建筑师业务知识(2024春)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师: 黄健文

    点击进入该课程

    建筑设计(2)-2025春

    建筑设计(2)-2025春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设计(2)

    教师: 林瀚坤, 倪红, 陈丹, 陈佳琪

    点击进入该课程

    建筑设计基础(2)

    建筑设计基础(2)

    课程类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本教学环节以场地中开展的系列训练为主,引导同学们从自身的环境体验、关系认知发展行为空间设计的工作过程和相应能力培养。教学由渐进的两大部分组成:“微观环境体验、认知与表达”(指定区域)和“一处我愿意坐的地方”(区域内选点)。

    以校园生活区作为练习场地,鼓励学生走入日常生活环境,开展其身体经验,并透过手绘图与现场标示作业的反复练习,以培养身体知觉与空间形式辨识能力,补充单纯书本学习的不足,练习建筑设计的基本功。

    教师: 林瀚坤, 臧鹏, 叶建平

    点击进入该课程

    • Previous page
    • 1(current)
    • 2(current)
    • 3(current)
    • 4(current)
    • 5(current)
    • 6(current)
    • 7(current)
    • 8(current)
    • 9(current)
    • 10(current)
    • 11(current)
    • 12(current)
    • 13(current)
    • 14(current)
    • 15(current)
    • 16(current)
    • 17(current)
    • 18(current)
    • 19(current)
    • 20(current)
    • 21(current)
    • 22(current)
    • 23(current)
    • 24(current)
    • 25(current)
    • 26(current)
    • 27(current)
    • 28(current)
    • 29(current)
    • 30(current)
    • 31(current)
    • 32(current)
    • 33(current)
    • 34(current)
    • 35(current)
    • 36(current)
    • 37(current)
    • 38
    • 39(current)
    • 40(current)
    • 41(current)
    • 42(current)
    • 43(current)
    • 44(current)
    • 45(current)
    • 46(current)
    • 47(current)
    • 48(current)
    • 49(current)
    • 50(current)
    • 51(current)
    • 52(current)
    • 53(current)
    • 54(current)
    • 55(current)
    • 56(current)
    • 57(current)
    • 58(current)
    • 59(current)
    • 60(current)
    • 61(current)
    • 62(current)
    • 63(current)
    • 64(current)
    • 65(current)
    • 66(current)
    • 67(current)
    • 68(current)
    • 69(current)
    • 70(current)
    • 71(current)
    • 72(current)
    • 73(current)
    • 74(current)
    • 75(current)
    • 76(current)
    • Next page
    课程类别
    • 示例课程 9
    • 学生工作处 1
    • 保卫处 2
    • 教师发展中心 4
    • 机电工程学院 103
      • 自动化学院 21
        • 轻工化工学院 68
          • 信息工程学院 24
            •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26
              • 管理学院 92
                • 计算机学院 91
                  • 材料与能源学院 46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5
                      • 外国语学院 22
                        • 数学与统计学院 24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48
                            • 艺术与设计学院 4
                              • AI+生成式教学过程共创 41
                              • AI+校企融合知识图谱共创 1
                              • AI+虚拟仿真教学体验共创 1
                            • 法学院 5
                              • 马克思主义学院 63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74
                                  • 经济学院 85
                                    • 生物医药学院 8
                                      • 集成电路学院 1
                                      • 国际教育学院 21
                                      • 继续教育学院 4
                                        • 2025年春季
                                          • 23级 24
                                          • 24级 69
                                          • 25级 40
                                        • 2024年秋季
                                          • 23级 39
                                          • 24级 52
                                        • 2024年春季
                                          • 23级 55
                                          • 24级 40
                                        • 2023年秋季 52
                                        • 2023年春季 42
                                        • 自考 17
                                          • 自考2025 5
                                      • 创新创业学院 1
                                      • 体育学院 10
                                        • 实验教学部 17
                                          • 通识教育中心 18
                                            • 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 0
                                            • 环境生态工程研究院 1
                                            • 先进制造学院 59
                                            • 图书馆 2
                                            • 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12
                                              • 试验课程 1
                                              • 测试用课程 5
                                              • 模板课程-请勿更改 1
                                            • 工会 1
                                            • 其他 24
                                              页脚(左)

                                              版块

                                              “蕴瑜课堂”取自我校前身主体广东工学院第一任院长麦蕴瑜之名。麦蕴瑜,我国著名水利专家、南沙接收专员。
                                              “蕴瑜”有收藏积累美好事物之意,寓意着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不断向学生传输知识,让他们不断地积累能力。
                                              “蕴瑜课堂”提供教学、学习与教学管理“一站式”服务,是高水平在线课程学习平台。蕴瑜课堂实现与多种信息化平台对接,实现利用教学大数据对学生进行跟踪反馈,具有功能插件多样、数据跟踪详细、开源式、扩展性能优异、维护简单等优点。

                                                 电话:

                                                 邮箱:courses@gdut.edu.cn

                                              页脚(右)

                                              版块

                                              蕴瑜小课堂

                                              蕴瑜小课堂

                                              问题反馈

                                              问题反馈

                                              Copyright © 2024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All Rights Reserved

                                              您尚未登录。 (登录)
                                              ‎数据保留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