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设计与纸样
《服装结构设计与纸样》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服装结构设计的原理、变化规律和绘制方法。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纸样变化的规律和绘制方法,对服装的构造有全面清晰的认识,能根据款式图或工艺图绘制出纸样,承担服装企业设计、打板、样衣制作的任务。
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人体体态的相关知识;掌握各类服装和常见款式的纸样绘制原理与方法;具备一定的服装结构设计和纸样绘制的能力;重点掌握典型女装的结构设计方法和纸样处理方法。
课程由广东工业大学、西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培正学院的“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主讲教师联合录制,师资力量强大。课程内容丰富,知识性、理论性较强。课程中展示了大量服装纸样裁剪实例视频,节奏明快,清晰有趣。在制图环节,详细地拆解了各种服装纸样的制图步骤,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
工程制图与绘画艺术 2021 春
本课程介绍工程制图和绘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简史,从而帮助同学们了解东西方文明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工程制图和绘画艺术产生的影响,了解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何以神秘,毕加索《亚威农少女》如此“古怪”却名垂青史,苏东坡《枯木怪石图》表达了怎样的心境;了解摄影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工程制图和绘画艺术产生的影响,以及贯穿于工程制图发展历史中的科学哲学思想。通过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工程制图和绘画艺术的相关知识和历史背景,培养同学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从而提升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艺术欣赏水平。
服务设计研究
课程概述:
服务设计研究是一门研究导向的进阶课程。随着服务经济大行其道,本课程将时间空间并重,以理论引导实践,从服务的管理、营销到创新,除了重视能够进行服务创新的未来人才,更培养设计研究的自我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本课程主要分两部分,包含服务管理与营销、服务创新。第一部分侧重理论,首先宏观地介绍全球经济发展,从服务经济转型到IBM所提出的“服务科学"概念,从产品和服务的差异、产品服务光谱、服务的IHIP特性到产品服务系统,建立完整的理论知识系谱。接着从服务接受者端的观点切入服务质量的评价,藉由案例来和学生的个人经验产生回响,引出包含事前期待、过程感受、结果产出等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介绍PZB服务质量模式理论和SERVQUAL量表、顾客历程、服务蓝图等服务体验的规画或描绘工具。服务提供商端则牵涉到市场、竞争优势、策略、利益关系人等概念,介绍服务7P、利益关系人矩阵、失效模式分析等竞争态势评估和策略规划工具。课程第二部分的重心逐步转向实践,介绍创新扩散、基本竞争策略、价值主张等工具方法,以及主流的服务创新程序。接着由学生自行选择研究对象进行调研,并运用课程教授之程序方法进行服务创新设计。
课程特点:
(1)理论与实作结合:以理论教学建立广泛的知识基础,再以个人为单位,
(2)大量多元的讨论:以学生个人为单位,选择有兴趣的题目进行调研与设计,经由大量的讨论、分享、交流,增广学生的眼界,开拓对服务创新的想象力。
(3)高新论文研读:筛选提供服务相关的高新研究论文,要求学生研读并翻译,训练学生的批判及自主学习能力。
编程基础 1
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19级(3)(4)班编程基础。
1、授课形式:新云课堂(https://courses.gdut.edu.cn/course/view.php?id=325)、微信群(二维码请自己放大 |
2、预习:B站视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0823312?from=search&seid=13528443120252105447
3、教学资料:《MATLAB基础与编程入门(第三版)》《MATLAB函数查询手册》、《MATLAB语言程序设计教程》。
4、上课时间:3月4日起每周三下午6/7/8/9节或收看微信群最新通知。
5、学生要求:务必加微信群并且及时收看微信群通知。如因故无法出勤必须请假(学委),本课程严格按照2019广工新成绩管理办法执行,出勤、项目、随堂测试都会影响最终成绩。AI+产教融合知识图谱共创
以企业与高校共创教学案例为主体,覆盖国内外高校及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的创新资源,以多尺度特征融合的知识追踪与推荐技术,构建出更符合学生创作风格的模型共创打造“学科群、创新群、产业群”一体的设计创新网络,全面推进知识图谱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AI+虚拟仿真教学体验共创
突显设计学交叉学科特色,服务学校多学科专业应用人才培养,进一步夯实制造业升级的人才基石,打造虚拟仿真实验室、智能制造实训室、元宇宙虚拟展厅等多维度线上虚拟情境教学,与线下虚拟实验室教学融合,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沉浸式、无干扰的教学体验,实现知识内容的全场景展示与交互。
中国法律史(24-25下学期)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传统法治蕴含丰富的规范制度、精密的立法技术、成熟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治理智慧与精神追求。中国法律史课程承载中华法制文明的传承重任,是沟通当代法学与传统文化的重要桥梁。2018年教育部发布《法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将“中国法律史”课程列为法学专业10门核心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融合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和中西法律史比较的内容,系统讲述中国古今法律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和主要内容,重点突出不同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基本成就与特色。具体包括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本质、内容、体系、原则、特点,其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和基本规律,及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中国法律史》以中国历代法律制度的发展脉络为主线,系统地研究法制的起源和演变历史,有代表性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以及法制在社会中的实际运行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较全面地掌握中国法制发展的线索,学会从历史中寻求法律智慧,从而丰富和完善自身的法学素养和人文关怀。
中国法律史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传统法治蕴含丰富的规范制度、精密的立法技术、成熟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治理智慧与精神追求。中国法律史课程承载中华法制文明的传承重任,是沟通当代法学与传统文化的重要桥梁。2018年教育部发布《法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将“中国法律史”课程列为法学专业10门核心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融合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和中西法律史比较的内容,系统讲述中国古今法律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和主要内容,重点突出不同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基本成就与特色。具体包括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本质、内容、体系、原则、特点,其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和基本规律,及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中国法律史》以中国历代法律制度的发展脉络为主线,系统地研究法制的起源和演变历史,有代表性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以及法制在社会中的实际运行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较全面地掌握中国法制发展的线索,学会从历史中寻求法律智慧,从而丰富和完善自身的法学素养和人文关怀。
- Previous page
- 1(current)
- 2(current)
- 3(current)
- 4(current)
- 5(current)
- 6(current)
- 7(current)
- 8(current)
- 9(current)
- 10(current)
- 11(current)
- 12(current)
- 13(current)
- 14(current)
- 15(current)
- 16(current)
- 17(current)
- 18(current)
- 19(current)
- 20(current)
- 21(current)
- 22(current)
- 23(current)
- 24(current)
- 25(current)
- 26(current)
- 27(current)
- 28(current)
- 29(current)
- 30(current)
- 31(current)
- 32(current)
- 33
- 34(current)
- 35(current)
- 36(current)
- 37(current)
- 38(current)
- 39(current)
- 40(current)
- 41(current)
- 42(current)
- 43(current)
- 44(current)
- 45(current)
- 46(current)
- 47(current)
- 48(current)
- 49(current)
- 50(current)
- 51(current)
- 52(current)
- 53(current)
- 54(current)
- 55(current)
- 56(current)
- 57(current)
- 58(current)
- 59(current)
- 60(current)
- 61(current)
- 62(current)
- 63(current)
- 64(current)
- 65(current)
- 66(current)
- 67(current)
- 68(current)
- 69(current)
- 70(current)
- 71(current)
- 72(current)
- 73(current)
- 74(current)
- 75(current)
- 76(current)
-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