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蕴瑜课堂
登录
  • 首页
  • 分类课程
    大学城校区 [090] 学生工作处 [093] 保卫处 [095] 教师发展中心 [101] 机电工程学院 [102] 自动化学院 [103] 轻工化工学院 [104] 信息工程学院 [105]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107] 计算机学院 [108] 材料与能源学院 [109]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10] 外国语学院 [112]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118] 生物医药学院 [119] 集成电路学院 [131] 创新创业学院 [133] 体育学院 [134] 实验教学部 [135] 通识教育中心 [137] 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 [138] 环境生态工程研究院 [142] 图书馆 [145] 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149] 工会
    东风路校区 [113] 艺术与设计学院 [116]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130] 继续教育学院
    龙洞校区 [106] 管理学院 [111] 数学与统计学院 [114] 法学院 [115] 马克思主义学院 [117] 经济学院
    揭阳校区 [140] 先进制造学院
    番禺校区 [120] 国际教育学院
  • 教师建课指南
  • 数据统计系统
  • 文件库
  • 教师申请课程
    一键建课 申请课程 申请列表
  • AI工具
  • 更多
  • 简体中文 ‎(zh_cn)‎
    简体中文 ‎(zh_cn)‎ English ‎(en)‎

    广东工业大学蕴瑜课堂

    展开全部

    雅思口语(公选课)24春

    雅思口语(公选课)24春

    课程类别外国语学院

    英语专业二年级核心课程

    教师: 杨小京

    点击进入该课程

    基础日语

    基础日语

    课程类别外国语学院

    从日语的通用化交际功能出发,让中国的学习者学会使用简单易懂的日语实现礼貌得体的跨文化交流。一方面,通过系统学习日语发音、掌握日语输入法和常用的日语表达,实现有效沟通。一方面,学会使用简明日语讲述广州故事,帮助日本友人了解广州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成果。课程学习的主题包括介绍人、事物;询问地点、价格、时间等;表达自身的感受;描述事物;表达愿望;表达能做的简单行为;表达身处何处等。

    教师: 刘珏

    点击进入该课程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课程类别外国语学院

    该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及相关活动使学生认识文化相关概念和文化交际的相关理论。熟悉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构成以及所涉及的各 种因素,培养跨文化意识,形成和发展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和宽容,以及处理文化差异 问题的灵活性,提高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技能,为最终获得与不同文化背景的 人们进行深人交流的能力奠定基础。主要话题涉及基本的文化概念、跨文化交际理论、语言与文化、文化多样性、非言语交际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等。


    教师: 李玉坤

    点击进入该课程

    高级综合英语1

    高级综合英语1

    课程类别外国语学院

    《高级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主干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高级能力,使之成为具备高级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通才,并为其进一步向语言学、文学、翻译及其它高层次研究方向的发展打好坚实基础。本课程一般在本科阶段开设在五至七学期,2010 版培养方案中开设在五至六学期。课程结束时,学生应基本扫除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障碍,能对各类作品的主题思想、篇章结构、写作风格、文体修辞等进行高层次的分析、鉴赏和评价,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和自由表达思想理念的语言知识,并能对自己今后的发展做出准确的决策。

    教师: 李玉坤, 杨小京, 罗婷婷, 廖芸, 王和玉, 谢帆

    点击进入该课程

    英国文学 2023秋

    英国文学 2023秋

    课程类别外国语学院
    教师: 杨小京

    点击进入该课程

    大学英语(1)(2)

    大学英语(1)(2)

    课程类别外国语学院
    大学英语在线课堂
    教师: 李强

    点击进入该课程

    英语口语(2) 2023春

    英语口语(2) 2023春

    课程类别外国语学院
    教师: 杨小京

    点击进入该课程

    短篇小说选读(24春)

    短篇小说选读(24春)

    课程类别外国语学院
    教师: 杨小京

    点击进入该课程

    英语口语(1)

    英语口语(1)

    课程类别外国语学院

    英语专业(辅修)口语,40学时。

    教师: 杨小京

    点击进入该课程

    中国传统文化英文入门(2022秋)

    中国传统文化英文入门(2022秋)

    课程类别外国语学院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于中华民族的灵魂和品格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关于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他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核心价值也做过提炼,对其优秀的部分,他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来形容和评价。可以说,“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概括,这些思想应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以及个人层面为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做出贡献,以此赋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这项工作重要的时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英文入门》这门课程的目的主要是落实“弘扬中华传统文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帮助英语类专业的学生乃至全体大学生获取和加深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并锻炼他们使用英语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从而提升跨文化交际的水平。


    教师: 王和玉, 戴晖

    点击进入该课程

    美国文学简史及作品选读

    美国文学简史及作品选读

    课程类别外国语学院
    教师: 杨小京

    点击进入该课程

    Oral English

    Oral English

    课程类别外国语学院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English for fluency, efficiency and confidence, 

    教师: 李君平

    点击进入该课程

    工程硕士英语

    工程硕士英语

    课程类别外国语学院

    reading  writing translation 

    critical thinking


    教师: 卓莉

    点击进入该课程

    语料库入门

    语料库入门

    课程类别外国语学院
    教师: 任朝旺

    点击进入该课程

    英语口语(1)21级

    英语口语(1)21级

    课程类别外国语学院
    暂无简介
    教师: 杨小京, 李玉坤

    点击进入该课程

    英语语法

    英语语法

    课程类别外国语学院

    英语语法课程是语言专业基础课,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基本的语法知识 。重点放在复杂的语法结构以及这些复杂结构在不同交际目的中的实际运用。构通过一学期的学习,真正提高学生正确地按照语法规则来讲英语,写英语的实际能力,为综合英语和高级英语及专业课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教师: 蒋澄生

    点击进入该课程

    英国文学 2020

    英国文学 2020

    课程类别外国语学院
    课程简介:该课程为专业基础必修课,在全日制本科教学的第五与第六学期开设。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英美文学主要文类的要素及其流变,提高学生文学审美力和批判力。课程以史为纲,以文学要素和流派为主线,精选经典作家的代表作。课程通过对文学史的介绍、对文本及具体要素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理解英语文学中小说、戏剧、诗歌及散文等文类的特征,掌握阅读文学作品的必要技巧。此外,课程还简明介绍20世纪文学理论,在作品评论中有意识地采用相关理论视角,培养学生的理论意识,以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英语文学导论(1)》主要讲授英国文学各个时期的小说、戏剧、诗歌及散文。《英语文学导论(2)》主要讲授美国文学各个时期的小说、戏剧、诗歌及散文。
    教师: 杨小京

    点击进入该课程

    高等数学(2)(24-25下学期)

    高等数学(2)(24-25下学期)

    课程类别数学与统计学院
    教师: 莫艳

    点击进入该课程

    高等数学(2)(24-25下学期)

    高等数学(2)(24-25下学期)

    课程类别数学与统计学院
    教师: 莫艳

    点击进入该课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4-25下学期)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4-25下学期)

    课程类别数学与统计学院
    教师: 黄琼雁

    点击进入该课程

    • Previous page
    • 1(current)
    • 2(current)
    • 3(current)
    • 4(current)
    • 5(current)
    • 6(current)
    • 7(current)
    • 8(current)
    • 9(current)
    • 10(current)
    • 11(current)
    • 12(current)
    • 13(current)
    • 14(current)
    • 15(current)
    • 16(current)
    • 17(current)
    • 18(current)
    • 19(current)
    • 20(current)
    • 21(current)
    • 22(current)
    • 23(current)
    • 24(current)
    • 25(current)
    • 26(current)
    • 27
    • 28(current)
    • 29(current)
    • 30(current)
    • 31(current)
    • 32(current)
    • 33(current)
    • 34(current)
    • 35(current)
    • 36(current)
    • 37(current)
    • 38(current)
    • 39(current)
    • 40(current)
    • 41(current)
    • 42(current)
    • 43(current)
    • 44(current)
    • 45(current)
    • 46(current)
    • 47(current)
    • 48(current)
    • 49(current)
    • 50(current)
    • 51(current)
    • 52(current)
    • 53(current)
    • 54(current)
    • 55(current)
    • 56(current)
    • 57(current)
    • 58(current)
    • 59(current)
    • 60(current)
    • 61(current)
    • 62(current)
    • 63(current)
    • 64(current)
    • 65(current)
    • 66(current)
    • 67(current)
    • 68(current)
    • 69(current)
    • 70(current)
    • 71(current)
    • 72(current)
    • 73(current)
    • 74(current)
    • 75(current)
    • 76(current)
    • Next page
    课程类别
    • 示例课程 9
    • 学生工作处 1
    • 保卫处 2
    • 教师发展中心 4
    • 机电工程学院 103
      • 自动化学院 21
        • 轻工化工学院 68
          • 信息工程学院 24
            •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26
              • 管理学院 92
                • 计算机学院 91
                  • 材料与能源学院 46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5
                      • 外国语学院 22
                        • 数学与统计学院 24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48
                            • 艺术与设计学院 4
                              • AI+生成式教学过程共创 41
                              • AI+校企融合知识图谱共创 1
                              • AI+虚拟仿真教学体验共创 1
                            • 法学院 5
                              • 马克思主义学院 63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74
                                  • 经济学院 85
                                    • 生物医药学院 8
                                      • 集成电路学院 1
                                      • 国际教育学院 21
                                      • 继续教育学院 4
                                        • 2025年春季
                                          • 23级 24
                                          • 24级 69
                                          • 25级 40
                                        • 2024年秋季
                                          • 23级 39
                                          • 24级 52
                                        • 2024年春季
                                          • 23级 55
                                          • 24级 40
                                        • 2023年秋季 52
                                        • 2023年春季 42
                                        • 自考 17
                                          • 自考2025 5
                                      • 创新创业学院 1
                                      • 体育学院 10
                                        • 实验教学部 17
                                          • 通识教育中心 18
                                            • 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 0
                                            • 环境生态工程研究院 1
                                            • 先进制造学院 59
                                            • 图书馆 2
                                            • 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12
                                              • 试验课程 1
                                              • 测试用课程 5
                                              • 模板课程-请勿更改 1
                                            • 工会 1
                                            • 其他 24
                                              页脚(左)

                                              版块

                                              “蕴瑜课堂”取自我校前身主体广东工学院第一任院长麦蕴瑜之名。麦蕴瑜,我国著名水利专家、南沙接收专员。
                                              “蕴瑜”有收藏积累美好事物之意,寓意着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不断向学生传输知识,让他们不断地积累能力。
                                              “蕴瑜课堂”提供教学、学习与教学管理“一站式”服务,是高水平在线课程学习平台。蕴瑜课堂实现与多种信息化平台对接,实现利用教学大数据对学生进行跟踪反馈,具有功能插件多样、数据跟踪详细、开源式、扩展性能优异、维护简单等优点。

                                                 电话:

                                                 邮箱:courses@gdut.edu.cn

                                              页脚(右)

                                              版块

                                              蕴瑜小课堂

                                              蕴瑜小课堂

                                              问题反馈

                                              问题反馈

                                              Copyright © 2024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All Rights Reserved

                                              您尚未登录。 (登录)
                                              ‎数据保留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