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重点阐述:
近现代中国建筑类型和建筑技术的发展,近现代中国建筑制度和建筑教育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的发展,代表性建筑分析,岭南近现代建筑发展等。
------------------------------------------------------------------------------------------------------------------------------------------------------
11.1 留学教育
·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范文照、朱彬、赵深、杨廷宝、陈植、梁思成、童寓、
卢树森、李杨安、过元熙、吴景奇、黄耀伟、哈雄文、王华彬、吴敬安、谭垣等,都先后毕业于该系,
他们之中的许多人成了中国近代建筑教育、建筑设计与建筑史学的奠基人和骨干。
(1)德国与日本的建筑系偏重于工程教育,比较注重建筑技术。
(2)20世纪20年代的美法的建筑教育仍属学院派体系,设计思想偏留于折中主义创作,强调艺术修养。
------------------------------------------------------------------------------------------------------------------------------------------------------
11.2 国内建筑教育
(1)1923年设立建筑科的江苏公立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是由留日回国的柳士英发起,与同是留日
的刘敦桢、朱士圭、黄祖淼共同创办的。
(2)苏州工专于1927年与东南大学等校合并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5月定名为国立中央大学,成为
中国高等学校的第一个建筑系。
(3)1928年又同时成立了东北大学工学院和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东北大学建筑系由梁思成创办,教授有陈植、
童寓、林徽因、都是留美学者。
(4)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建筑系,则是从院长杨仲子开始,包括他聘请的系主任汪申,任教的沈理源和华南圭等
清一色留法,自然基本上沿用法国的建筑教学体系,学制4年。
(5)1942年成立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系,实施了包豪斯的现代建筑的教育体系。
------------------------------------------------------------------------------------------------------------------------------------------------------
11.3 梁思成的建筑教育思想
·清华大学于1946年开办了建筑系,由梁思成任系主任。提出了“体形环境”设计的教学体系。将建筑系改名为营建
系,下设“建筑学”与“市镇规划”两个专业。
·营建系分为文化及社会背景、科学及工程、表现技巧、设计课程和综合研究五大部分。分别在建筑学与城市规划
专业加设了社会学、经济学、土地利用、人口问题、雕塑学、庭园学、市政卫生工程、道路工程、自然地理、市
政管理、房屋机械设备、市政设计概论、专题报告及现状调查等课程,供学生专修或选修。他还推广了现代派的
构图训练作业,按包豪斯的做法聘请了手工艺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中国近代建筑处于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接替的过渡时期,既交织着中西建筑的文化碰撞,也经历了近、现
代建筑的历史搭接,它所关联的时空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其建筑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同样是新的
建筑中,既有形形色色的西方风格的“洋式”建筑,又有为新建筑探索“中国固有形式”的“传统复兴”。在同样是西方
洋建筑中,既有近代折中主义建筑的广泛分布,也有“新建筑运动”和“现代主义建筑”的初步展露。中国近代建筑形
式和建筑思潮是非常复杂的。
------------------------------------------------------------------------------------------------------------------------------------------------------
11.4 折中主义和现代建筑思潮
·中国近代建筑处于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接替的过渡时期,既交织着中西建筑的文化碰撞,也经历了近、现代
建筑的历史搭接,它所关联的时空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其建筑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同样是新的建筑
中,既有形形色色的西方风格的“洋式”建筑,又有为新建筑探索“中国固有形式”的“传统复兴”。在同样是西方洋建筑
中,既有近代折中主义建筑的广泛分布,也有“新建筑运动”和“现代主义建筑”的初步展露。中国近代建筑形式和建筑
思潮是非常复杂的。
11.4.1 折中主义
西方折中主义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在不同类型建筑中,采用不同的历史风格,如教堂要哥特式的,银行则建成古
典式的,剧场要选巴洛克式的,住宅要造成西班牙式的等,形成建筑群体的折中主义风貌。另一种是在同一幢建
筑上,混用希腊古典、罗马古典、文艺复兴古典、巴洛克、法国古典主义等各种风格式样和艺术构件,形成单幢
建筑的折中主义面貌。这两种折中主义形态,在近代中国都有反映。
11.4.2 现代建筑思潮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建筑师几乎都或多或少地参与了“现代建筑”的设计。从事现代建筑创作较为
显著的是华盖建筑事务所,在中国建筑师设计的现代建筑中,具有较大的影响。
------------------------------------------------------------------------------------------------------------------------------------------------------
11.5 中国近代建筑民族形式的探讨
“中国固有形式”建筑活动,主要集中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最初则是出现在教会
系统的学校、医院、教堂建筑上。这些建筑的普遍的特点是:采用新材料、新结构,
平面按功能要求设计,而外观则以美国建筑师墨菲(H. K. Murphy)的影响最大。
在1935年发表了《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极力提倡“中国本位”、“民族本位”文化。
1925年南京中山陵设计竞赛是对中国古典复兴式的建筑探讨活动开始的标志。
·这股传统复兴建筑,在“中国模式”的处理上差别很大。针对建筑的不同形式,大体把它们概括为三种:
(1)被视为仿古做法的“宫殿式”;
以中山陵为起点的这批建筑,涉及会堂、行政办公、展览、研究机构、高校、官僚住宅等许多类型,
采用新的平面布置,采取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砖石承重的混合结构,而外观则保留了传统复兴风格。
(2)被视为折衷主义做法的“混合式”;
一种当时称为“混合式”,采用局部大屋顶,仅在重点部位模仿古建筑形式,这种方式的代表建筑有
上海中心区二期工程一一图书馆、博物馆(均为董大酉设计)
(3)被视为新潮做法的“以装饰为特征的现代式”。
当时被称为“现代化的中国建筑”,基本上采用新建筑构图,完全摆脱掉大屋顶,只是通过局部点缀
某些中国式的小构件、纹样、线脚等,来取得民族格调。
------------------------------------------------------------------------------------------------------------------------------------------------------
思考题
1、中国近代折中主义和现代建筑思潮。
2、中国近代对建筑民族形式的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