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重点阐述:

  

  中国古代木构架的基本知识,中国古代官式建筑的单体构成和艺术特征,中国古代建

群体布局特点及构成规律,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装修和色彩的特点,中国清代建筑彩

画的种类及特点。

    

------------------------------------------------------------------------------------------------------------------------------------------------------

    

7.1 中国古建木构特征概说

  7.1.1 主要特点

          (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2)保持构架制原则

          (3)创造斗拱结构形式

          (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

          (5)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

          (6)灵活安排空间布局

          (7)运用色彩装饰手段

  

  7.1.2 中国古典木构建筑的优缺点

          (1)取材方便,加工容易

          (2)木构参与了生物链过程,属生态建筑,不会残留永久性垃圾

          (3)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4)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南北地区

          (5)抗震性能好

          (6)缺点:不耐火,不耐潮湿,不耐腐蚀,不耐虫蛀,不耐久。

     

  7.1.3 抬梁式:

           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支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再支梁,梁的两端并承懔;如是层叠而上,再最

           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懔。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空间;缺点是柱梁等用

           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重要建筑则用斗拱承载出挑。

                                                   图7.1.3  唐代佛光寺大殿(9世纪)抬梁式结构图

  

  7.1.4 穿斗式:

           又称为立贴式,这是由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

           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

           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够开阔,因此有时和叠梁式混用。

                                                             图7.1.4  穿斗式结构示意图

   

  7.1.5 井干式:

           将圆木或半圆木两端开凹榫,组合成矩形木框层层相叠作为墙壁——实际是木承重结构墙

           耗材量大,建筑的面阔和进深受木材长度的限制,外观也较厚重,因此应用不广

           通常仅见于产木丰盛的地区。

  

                                                             图7.1.5  井干式结构示意图

  

       木构架在结构上基本采用简支梁和轴心受压柱的形式,局部使用了悬臂出挑和斜向支撑,

       并采用了斗拱(可以承托一定距离的出挑重量,也是屋顶梁架与柱壁间在结构和外观上的过渡构件)。

       单体建筑在外观上大致可分为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

  

------------------------------------------------------------------------------------------------------------------------------------------------------

    

7.2 台基、踏道、栏杆、铺地

  7.2.1 台基:普通台基

            须弥座(高级建筑)--用于佛像、佛殿等尊贵物的基座。

                                                       图7.2.1  宋式、清式须弥座示意图  

  7.2.2 阶级形踏步(带垂带石)

           如意踏步(不带垂带石)

           礓礤(慢道)

           斜道(辇道或御道)

                                                   图7.2.2  各类踏步品类示意图  

  

7.2.3 铺地:分为室内和室外铺地。

         周初有在地面抹泥沙石灰组成的面层;晚周出现砖铺地;东汉出现磨砖对缝;唐将砖的侧面磨成斜面;

         宋代起砌砖使用了石灰。西周中期使用了卵石竖砌的散水,秦汉在卵石两侧砌砖。

         到唐代完全用预制的地砖。

  

------------------------------------------------------------------------------------------------------------------------------------------------------

    

7.3 大木作  

       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主要构成部分,由柱、梁、枋、檩等组成,同时又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的重要决定因素。 

       开间:我国木构架建筑两面正檐柱间的水平距离,又称面阔,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通面阔。建筑中各开间的名称

                  又因位置不同而异,正中一间称明间(宋称当心间)、左右侧的称次间、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

                  九间以上的建筑增加次间数。

                 ·屋架上的檩(宋称 )与檩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清代称为“步”(进深),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的

                  总和称为“通进深”。

  

  7.3.1 柱

           总的可分为内柱和外柱,按结构所处的部位可分为檐柱、金柱、中柱、山柱、童柱等。

           原始社会的半穴居建筑中,木柱与其他构件使用的是绑扎法,新石器时代用榫卯,如余姚河姆遗址发现的木构件。

          (1)材:宋代建筑之中的计量单位。
          (2)举势:屋面坡度
          (3)生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缓和曲线即《营造法式》中的生起。
          (4)侧脚: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柱高的10/1000,在两山向内倾斜8/1000,
                      角柱在两个方向上都有倾斜的做法。

   

             古建筑平面内外设两圈柱廊的做法称金厢斗底槽(唐佛光寺大殿);

             以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区的为单槽(晋祠圣母殿);

             以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区的为双槽(唐大明宫含元殿和北京清故宫太和殿);

             在门屋建筑中,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的称分心槽(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

             在建筑主体以外另加一圈回廊的在《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

                                                 图7.3.1  各类古建筑平面结构示意图  

  

  7.3.2 枋

           分为额枋(宋称阑额)、平板枋(宋称普拍枋)、雀替(宋称绰幕枋)。

                                                 图7.3.2  额枋、平板枋、雀替结构示意图  

  

  7.3.3 斗拱

           斗拱始见周代铜器,到汉代其特点已基本形成,唐代是我国斗拱发展的又一重要阶段。

           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拱传递到柱上。

           它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又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此外,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

           和重要建筑尺度的衡量标准。

  

           斗拱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斜的昂组成。

           (1)斗、升

                    坐斗:位于一组斗拱最下面的构件。

                    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在清代是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

           (2)拱(详见书中)

                    置于坐斗口内或跳头上的短横木。拱的名称依部位而不同,向内外出跳的拱清式叫翘,

                    跳头上第一层横拱叫瓜拱(宋称瓜子拱),第二层叫万拱(宋称慢拱),最外跳在挑檐椽下的、

                    最内跳在天花枋下的叫厢拱(宋称令拱)。

           (3)计心造:跳头上置横拱   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拱
           (4)昂: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唐佛光寺大殿柱头铺作是现知最早的实例。

  

                                                         图7.3.3-1  斗拱的主要分件

  

  

  

                                                         图7.3.3-2  斗拱的作用与功能

  

            斗拱之演变趋势:

       ①由大而小;

            ②由简而繁;

            ③由雄壮而纤巧;

       ④由结构的而装饰的;

       ⑤由真结构的而假刻的;

       ⑥分布由疏朗而繁密。

 

  7.3.4 屋顶

         (1)屋顶的类别、形态和作用

            中国建筑屋顶的五种主要形式 :

            ①庑殿顶

            ②歇山顶 

            ③悬山顶

            ④硬山顶

            ⑤攒尖顶

                                         图7.3.4-1  正式建筑与杂式建筑的平面形式和屋顶形式

  

                                                      图7.3.4-2  历代殿堂外观演变

  

         (2)屋顶的构架做法
                  ①举架与举折:

                      制定定屋架设坡度的办法,清式称举架,由檐部逐步架按规定加大坡度,宋式先定脊鳆

                   高度,逐渐架折小坡度。

                                                      图7.3.4-3  宋式建筑屋顶举折结构示意

  

             ②推山与收山:

                 推山是为加长庑殿顶正脊长度的做法。收山是歇山屋顶两侧山面向内收进的做法。

                                                      图7.3.4-4  推山与收山结构示意

  

         (3)屋顶的瓦件

             ①屋脊饰物——晋使用尾、宋尾、龙尾、鱼尾、无吻、明清吻兽。

             ②合角吻——下檐博脊或顶脊转角处的吻。

             ③仙人走兽名称与顺序——《大清会典》规定:仙人骑鸡。龙风狮子海马天马押。

             ④鱼斗牛行什。走兽共九个,出列必须为奇数。

             ⑤平闇与平棋——小格的天花板称平阁,年代早。大格的为平棋,年代晚于平。

------------------------------------------------------------------------------------------------------------------------------------------------------

    

7.4 装修和彩画

  7.4.1 建筑色彩等级

       春秋时代:天子丹、诸侯、大夫苍、土。以红色为最尊贵,黄色居第四位。清代以黄色为最尊贵。

            清式彩画的三个等级:(由尊至卑)和玺、旋子、苏式。

  

  7.4.2 中国雕刻分类名称

        剔地起突(高浮雕)、压地隐起华(低浮雕)、减地平(线刻)、素平。

                                                          图7.4.2  各品类彩画示意图

    

------------------------------------------------------------------------------------------------------------------------------------------------------

  

思考题

1、大木作与小木作。

2、斗拱的特点及其作用。

3、木构建筑的抗震特点。

    

------------------------------------------------------------------------------------------------------------------------------------------------------

  

最后修改: 2019年04月14日 星期日 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