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

  

本章重点阐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活动概况与城市规划实践,高层建筑与大跨度
建筑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筑设计的主要思潮等。

 

------------------------------------------------------------------------------------------------------------------------------------------------------

  

4.1 战后建筑思潮概述

   4.1.1 现代建筑派继承了从19世纪至20世纪初各种探索新时代建筑的理念与实践。

   4.1.2 主要内容:

              以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埃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建筑,以赖特及沙龙为代表的有机建筑及阿尔托为代表的建

            筑人情化与地域性建筑。

     (1)现代建筑派的特点:

            反对复古;承认建筑具有艺术与技术的双重性;认为建筑空间与时间是主角;提倡建筑的表里一致。

     (2)新传统派(New Tradition):

              继承了学院派的构图手法,讲究轴线、对称、主次、古典比例、和谐、韵律等,在形式上去除明显的古典主义、折衷主义

           装饰,带之以简化了的具有该国家传统特色的符号,形体简化接近现代式。

     

----------------------------------------------------------------------------------------------------------------------------------------------------------------------------

    

4.2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4.2.1 特点

     (1)战后现代建筑派中最普遍,占多数,偏重理性。

     (2)创造性地综合解决并推进了建筑功能、技术、环境建造经济与用地效率等方面的发展。

     (3)形式不再是简单的方盒子、平屋顶、白粉墙、直角相交,而是更加多样化。

     (4)最先在美国展开。

  

  4.2.2 代表作品:

          (1)哈佛大学研究中心(Harvard Graduate Center, Cambridge, Mass.U. S.,1949~1950年,设计人协和建筑师事务

         所(The Architects  Colaborative),简称TAC。

                                                               图4.2.2-1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2)国际住宅展览会(1957)。

                                                         图4.2.2-2   1957年西德国际住宅展览会

  

          (3)皮博迪公寓(Peabody Terrace, Cambridge, Mass, U.S, 1963~1965年,设计人塞尔特。

                                                            图4.2.2-3   皮博迪公寓,1963-1965

  

          (4)哈佛大学本科生科学中心(Undergraduate Science Center, Harvard,1970~1973),设计人塞尔特。 

                                                 图4.2.2-4   哈佛大学本科生科学中心,1970-1973

  

          (5)阿姆斯特丹儿童之家(Children’s Home,Amsterdam, 1958~1960年),设计人凡·艾克

                                                       图4.2.2-5   阿姆斯特丹儿童之家,1958-1960

  

          (6)中央贝赫保险公司大楼(Central Beheer Headquarters, Apeldoom Netherlands),设计人:赫茨贝格

                                                                 图4.2.2-6   中央贝赫保险公司大楼

  

------------------------------------------------------------------------------------------------------------------------------------------------------------------------

   

4.3 粗野主义倾向

  4.3.1 特点

      ·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特点为毛糙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及它们的粗鲁组合。

      ·粗野主义(Brutalism)名称,1954年由史密森夫妇提出。 

  4.3.2 代表作品:

          (1)印度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建筑群(Government Cernter, Chandigarh, India, 1951),设计人柯布西埃。

   

                                                          图4.3.2-1   印度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建筑群,1951

  

          (2)谢菲尔德大学设计方案(Scheme for Sheffield University, 1954年),设计人:史密森夫妇。 

                                                          图4.3.2-2   谢菲尔德大学设计方案,1954

  

          (3)耶鲁大学建筑与艺术系大楼,19591963年,设计人:鲁道夫。

                                                  图4.3.2-3   耶鲁大学建筑与艺术系大楼,1959-1963

  

          (4)日本仓敷市厅舍,丹下健三设计。

                                                           图4.3.2-4   日本仓敷市厅舍,丹下健三

  

          (5)剑桥大学历史系图书馆,19641968年,设计人:斯特林

                                                   图4.3.2-5   剑桥大学历史系图书馆,1964-1968

  

      ·粗野主义表现在战后的公共建筑设计中,在欧洲较为流行,日本较活跃。60年代后期逐渐消,销声匿迹。

   

------------------------------------------------------------------------------------------------------------------------------------------------------------------------

   

4.4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4.4.1 特点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是战后初期----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占主导地位的设计倾向。

        ·最先流行于美国,设计方法上较“重理”。

        ·以密斯···罗为代表的纯净、透明与施工精确的钢和玻璃方盒子作为这一倾向的代表。

  4.4.2 代表作品:

          (1)密斯,范斯沃斯住宅

                                                        图4.4.2-1   范斯沃斯住宅,密斯·凡德罗

  

          (2)西格拉姆大厦

                                                                       图4.4.2-2   西格拉姆大厦

  

          (3)伊利诺工学院克郎楼。

                                                                   图4.4.2-3   伊利诺工学院克朗楼

  

          (4)通用汽车技术中心(Technical Center for Ceneral Motors, Detroit, 1951~1956年),设计人小沙里宁,容获

            1955年AIA奖。 

                                                          图4.4.2-4   通用汽车技术中心,1951-1956

  

        ·以钢和玻璃的纯净形式为特征的讲究技术精美的密斯风格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降温。

  

----------------------------------------------------------------------------------------------------------------------------------------------------------------

   

4.5 典雅主义倾向

  4.5.1 特点

        ·典雅主义(Formalism, 又译为形式美主义)与粗野主义同时并进,审美取向完全相反。典雅主义又被称为新古典主义、

         新帕拉第奥主义、新复古主义。

        ·典雅主义主要在美国,致力于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

        ·讲求钢筋混凝土梁柱在形式上的精美。

        ·代表人物:美国的P.约翰逊、斯通及雅马萨奇等现代派的第二代建筑师。 

  4.5.2 代表作品:

          (1)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谢尔登艺术纪念馆(Scheldon Memorial Art Gallery, 1958~1966年)设计人:P.约翰逊。

                                            图4.5.2-1   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谢尔登艺术纪念馆,1958-1966

  

          (2)新德里美国大使馆,1955年,斯通设计

                                                                 图4.5.2-2   新德里美国大使馆,1955

  

          (3)美国韦恩州立大学麦格拉格纪念会议中心(Mcgregor Memorial Conference Center,Wayne State University,

             Detroit, 1959\年),雅马萨奇设计,曾获AIA奖。

                                             图4.5.2-3   美国韦恩州立大学麦格拉格纪念会议中心,雅马萨奇

  

          (4)西北国家人寿保险公司大楼(NorthwestNational Life Insurance Co、Minneapolis,1961~1964年,雅马萨奇设计。 

                                             图4.5.2-4   西北国家人寿保险公司大楼,1961-1964,雅马萨奇

  

        ·典雅主义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与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有相似之处。60年代后期,典雅主义倾向开始降温。

  

------------------------------------------------------------------------------------------------------------------------------------------------------------------------

   

4.6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4.6.1 特点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High-Tech),不仅在建筑中坚持采用新技术,并且在美学上极力鼓吹表现新技术。

        ·战后现代建筑派在设计方法中以材料、结构和施工特点作为建筑美学依据的方面。

        ·在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新材料、新结构与新施工方法的进一步发展而出现与活跃起来的超高层建筑、空间结构、

         幕墙和创新地采用与表现预制装配标准化构件方面的倾向。 

  

  4.6.2 代表作品:

          (1)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研究中心(IBM在法国La Gaude的研究中心,1960~1961年),设计人:布罗伊尔。

                                               图4.6.2-1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研究中心,1960-1961

  

          (2)布鲁塞尔兰伯特银行大楼(Banque Lambert, 19571965年), 设计人:SOM事务所。

                                                 图4.6.2-2   布鲁塞尔兰伯特银行大楼,1957-1965

  

          (3)伦敦美国大使馆,设计人小沙里宁。

                                                           图4.6.2-3   伦敦美国大使馆,小沙里宁

  

          (4)爱尔兰都柏林美国大使馆,设计人:J.M.Johansen.

                                                                 图4.6.2-4   爱尔兰都柏林美国大使馆

  

          (5)美国科罗拉多州空军士官学院中的教堂(Chapel, U.SAcademy, Colorado Springs, Colorado,1954年设计),

         设计人:SOM事务所。

                                                           图4.6.2-5   美国科罗拉多州空军士官学院教堂

  

          (6)旧金山圣玛丽主教堂(St.MarysCathedral, San Francisco,U.S.1971年,设计人:P.贝卢斯奇、内尔维等。 

                                                           图4.6.2-6   旧金山圣玛丽主教堂,1971

  

  4.6.3 日本新陈代谢派(Metabolism

             强调事物的生长、变化与衰亡,极力主张采用最新的技术解决问题。黑川纪章 及 丹下健三 均为其成员。

             代表作:

          (1)山梨文化会馆(Yamanashi Press Center, 1967年),黑川纪章设计。

                                                  图4.6.3-1   山梨文化会馆(Yamanashi Press Center, 1967)

  

          (2)法国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Le Centre Nationale d’art et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 1972~1977年)

             设计人皮阿诺与罗杰斯。打破了文化建筑应该有典雅的外貌、安静的环境和使人肃然起敬的气氛等习惯性的概念。

                                               图4.6.3-2   国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1972-1977

  

-----------------------------------------------------------------------------------------------------------------------------------------------------------------

   

4.7 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

  4.7.1 特点

        ·与各种追求个性与象征的尝试,同被称为“有机的”或“多元论”的建筑,设计意识比较“偏情”。

        ·挪威建筑师与历史学家诺伯—舒尔茨认为“多元论”是以技术为基础的形式主义。对形式的基本目的是要使房屋与场所获得独特的个性。

        ·既要讲技术又要讲形式,而在形式上又要强调自己的特点。

        ·最先活跃于北欧,是20世纪20年代的理性主义设计原则结合北欧重视地域性与民族习惯的发展。 

        ·建筑创作中的地域性(regionalism)是指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如气候、材料和文化特点如工艺、生活方式与习惯、审美等的适应。

        ·以阿尔托为代表的人情化和地域性倾向的设计路子相当宽:有时用砖、木等传统建筑材料,有时用新材料与新结构;采用新材料、

         新结构与机械化施工时,尽量把它们处理得“柔和些”或“多样些”。  

        ·建筑造型上,不局限于直线和直角,喜欢用曲线和波浪形。

        ·空间布局上,阿尔托主张不要一目了然,而是有层次,有变化,使人在进入的过程中逐步发现。 

  4.7.2 代表作品:

          (1)珊纳特赛罗镇中心主楼(Town Hall of Saynatsalo,1950~1955年),阿尔托二战后的代表作。

                                                   图4.7.2-1   珊纳特赛罗镇中心主楼,1950-1955

  

          (2)卡雷住宅(Maison Carre,1956~1959年),阿尔托设计。

                                                   图4.7.2-2   珊纳特赛罗镇中心主楼,1956-1959

  

          (3)沃尔夫斯堡文化中心(Wolfsburg Cultural Center, 1959~1962年),阿尔托设计。 

                                                   图4.7.2-3   沃尔夫斯堡文化中心,1959-1962

  

          (4)瑞典拉普兰体育旅馆(Sports Hotel, Borgafjall, Lappland, 1948~1950年)

                                                   图4.7.2-4   瑞典拉普兰体育旅馆,1948-1950

  

          (5)丹下健三设计香川县厅舍,1958年。

                                                      图4.7.2-5   丹下健三设计香川县厅舍,1958

  

-----------------------------------------------------------------------------------------------------------------------------------------------------------------

   

4.8 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4.8.1 特点

        ·开始活跃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为繁荣时期。常被称为“多元论”。

        ·使房屋与场所都要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和特征,并且使人一见便难以忘怀。

        ·认为设计首先来自“灵感”,来自形式上的与众不同。

        ·建筑形式上变化多端,手法为运用几何形构图,运用抽象的象征和运用具体的象征。 

  4.8.2 代表作品:

          (1)运用几何形构图

             ①古根海姆美术馆(1941年设计,1959年建成),赖特设计。

                                                          图4.8.2-1   古根海姆美术馆,1941

  

             ②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The East Building of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1978年完成,设计人:贝律铭,成功

         运用几何形体的建筑。获1979年美国AIA金质奖。

                                                          图4.8.2-2   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1978

  

          (2)运用抽象的象征

             ①朗香教堂(Notre-Dame-du-Haut, Ronchamp,1950~1953年),勒·柯布西埃设计。

                                                            图4.8.2-3   朗香教堂,1950-1953

  

             ②柏林爱乐音乐厅(Philharmonie Hall,Berlin, 1956~1963年),设计人沙龙。

                                                          图4.8.2-4   柏林爱乐音乐厅,1956-1963

  

             ③费城理查德医学研究楼(Richard Medical Research Building, 1958~1960年),设计人L.卡恩塔楼布局采用

              “可发展图型”。

                                                        图4.8.2-5   费城理查德医学研究楼,1958-1960

  

             ④加泰罗尼亚当代艺术研究中心(Cebter for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Art, Joan Miro’s Foundation,1976年),

             设计人塞尔特。特点:展览室上面的天窗。

                                                       图4.8.2-6   加泰罗尼亚当代艺术研究中心,1976

  

          (3)运用具体的象征

             ①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TWA Terminal, Kennedy Airport, 1956~1962年),设计人:小沙里宁。

                                                图4.8.2-7   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平面和透视图,1956-1962

  

                                                        图4.8.2-8   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1956-1962

  

             ②耶鲁大学冰球馆(David Lngalls Hockey Rink in Yale University, 1958年),设计人:小沙里宁。

                                                                图4.8.2-9   耶鲁大学冰球馆,1958

  

             ③悉尼歌剧院(Sydney Opera,1957年设计,1973年建成),丹麦乌特松设计。

                                                                图4.8.2-10   悉尼歌剧院,1957-1973

  

        ·多元论倾向主要是一种设计方法,基本精神是建筑可以有多种目的和多种方法而不是一种目的或一种方法,设计人

         不是预先把自己的思想固定在某些原则或某种格式上,而是按对任务性质与环境特性的理解来产生能适应多种要求

         而又内在统一的建筑。

  

---------------------------------------------------------------------------------------------------------------------------------------------------------------

  

思考与拓展

1、该时期的各种建筑思想浪潮及代表人物。

    

----------------------------------------------------------------------------------------------------------------------------------------------------------------

最后修改: 2019年04月15日 星期一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