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概论(2023秋)
城市设计是建筑教育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讲授城市设计的技术方法,培养学生建立较为完整的城市设计方法论,从而具备初步开展城市设计实践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设计的尺度内涵,维度认知、目标策划的结构技术以及城市建筑群体与外部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素。
城市设计是建筑教育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讲授城市设计的技术方法,培养学生建立较为完整的城市设计方法论,从而具备初步开展城市设计实践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设计的尺度内涵,维度认知、目标策划的结构技术以及城市建筑群体与外部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素。
《亚热带建筑技术》着重研究岭南传统民居中的气候设计经验,熟悉有关建筑通风、建筑隔热及遮阳的技术手段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强化建筑绿化、建筑水体、绿色建材和绿色住宅等技术设计理念,掌握适应亚热带地方特征的高层建筑、城市广场的设计方法,了解生态建筑、岭南建筑和建筑节能的要求。锻炼学生对空间中建筑技术科学问题的洞察能力,提高“以人为本”的设计意识,进而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城乡空间的设计能力。
《建筑摄影B》为选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是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之一。课程为建筑摄影基本理论、建筑摄影技巧和建筑摄影实践三个方面,本课程的开设,可培养图像处理能力和建筑表现能力,提高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美学修养。
授课教师:林瀚坤
课程简介: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为建筑学、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专业的基础课程,面向大一学生,核心教学内容为三维建筑体的二维绘图方法。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是研究在平面上用图形来表示空间几何形体和运用几何作用来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一门学科,研究投影法和基本理论、空间几何问题的图解方法以及建筑阴影和建筑透视的基本画法。
本课程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及景观建筑设计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图、绘图的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并着重掌握建筑表现图的基本理论和画法。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课程一直在工程教育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通过系统地学习本课程,掌握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基本理论,使学生具有一种能力,即能够把三维的几何信息,明显而准确地表示在图纸上,成为二维的几何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课程着重掌握建筑表现图的基本理论和画法特别是培养绘制和阅读专业技术图和表现图的能力。
本课程是建筑学城市设计系列课程的实践性课程。学生在本课程通过具体的城市设计实践掌握城市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运用已掌握的理论及方法体验、理解及分析城市空间,提出城市设计方案。
本课程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学习内容。一方面是学习建筑师执业的制度与规范。熟悉注册建筑师制度,掌握建筑师的工作职责及职业道德规范;熟悉现行建筑工程设计程序与审批制度,熟悉目前与工程建设有关的管理机构与制度。另一方面是学习建筑师执业的服务职责。熟悉有关建筑工程设计的前期工作,熟悉建筑设计合约的基本内容和建筑师履行合约的责任,熟悉建筑师在建筑工程设计各阶段中的作用和责任;熟悉施工现场组织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施工流程,熟悉建筑师对施工的监督与服务责任。
课程简介
本课程涵盖建筑哲学思想、心理学与建筑设计方法论等范畴,在深度上偏向于方法论,切合学生学习的阶段和程度。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使学生对现代建筑理论及设计技法有较广泛和深入的了解。本课程共九章,尚有相当数量的实例分析。
教材选用注重深度与广度,为学生未来的进一步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教学内容有侧重,按照教学对象情况加以补充调整。选用教材可供就读研究生的学生继续使用,并补充约35%左右的其他相关内容,注重实例的更新。
教学目标
1 在一定深度与很大广度掌握当代建筑理论发展的脉络与近期动态。
2 了解建筑设计手法背后的有规律的模式与法则。
3 培养成自觉应用建筑理论的较高能力,并进而有效地提高实际设计水平。
4 对在完成本科学习后继续深造的学生则可以打下较好的建筑理论基础。建筑设计(3)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在大学三年级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特征,涉及工程、社会、人文、艺术等诸多方面。学生需具备广博的自然科学、人文与建筑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具备扎实求精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其建筑设计知识传授手段与方法的多元化需求,必然促使现代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建筑设计三年级课程教学环节是建筑学专业的核心教学内容,其注重基础技能训练及设计思维训练。通过训练学生的识图、制图能力,掌握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及规范知识,启发学生建筑思维及创造力,加强学生对建筑概念上的认知及空间感知能力的培养。